“教育云” 城鄉(xiāng)共享優(yōu)質教育的祥云
來源:數字音視工程網 編輯:航行150 2015-12-08 10:58:31 加入收藏 咨詢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lián)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過去,老師教學靠“一本書、一支粉筆、一張嘴”;如今,備課有互聯(lián)網、資源云平臺,上課有交互式電子白板 ,課后有“教師空間”。
“有了這些信息化設施的支撐,教師們教得生動、形象、直觀,學生們學得輕松、愉快、深刻。這是‘教育云’帶給我們的好處。”市電教館副館長邱太強說。
2014年,襄陽市將教育信息化工作納入政府“十件實事”,實施“教育云”工程,通過校園網絡 化、教室白板化、資源平臺化、人人空間化建設,縮小學校之間、城鄉(xiāng)之間、區(qū)域之間的數字鴻溝,廣大師生不再受地域、時空的限制,而是隨時隨地共享優(yōu)質教育資源(資源云平臺)、優(yōu)質師資(直播課堂)服務。
目前,全市九成以上的學校都已享受到“教育云”帶來的便利。
1 城鄉(xiāng)穿越
山里孩子聽市區(qū)名師講課
近日,在襄城荊州街小學教導主任羅靜的辦公室墻上,記者看到一張“2015年秋季名師課堂安排表”:10月13日第一節(jié),二年級音樂,講課老師為樊莎;10月15日第一節(jié),四年級美術,講課老師為張燕;10月20日第二節(jié),一年級語文,講課老師為李運梅……不過,這些課不是為該校學生所設,而是通過“直播課堂”,為??悼h油坊街小學和襄城余家湖曹灣小學學生授課。
??悼h油坊街小學位于城關鎮(zhèn)長坪村。全校有14名老師、108名學生。校長尚曉紅告訴記者,學校沒有專職的音樂、體育、美術、英語老師,全由語文、數學老師兼任。該校43歲的田世秀老師既要帶一個年級的數學兼班主任,還要帶兩個年級的英語。“學校老師少,教研活動難以開展,教學水平也有限。”
去年10月起,油坊街小學開通了資源云平臺。有了“直播教室”,身處大山里的學生也能聽到荊州街小學名師的優(yōu)質課。這些優(yōu)質課包括語文、數學、音樂、美術、英語、科學等。
每次上課前,羅靜都會與尚校長溝通。如要上科學課了,她會提前給尚校長發(fā)短信:下周四科學課,需做以下準備:1.分小組編上組號,以方便老師和學生交流;2.白砂糖、鹽、面粉、粉筆、冰糖、高錳酸鉀;3.六個燒杯 或一次性塑料杯;4.攪拌用的筷子、水。荊州街小學教師在學校錄播室上課,??悼h油坊街小學的學生在自己的教室同步聽課,師生可以互動。“對山區(qū)老師們來說,這是向城區(qū)名師學習的好機會;對學生們來說,網絡授課可以開拓他們的視野,享受與城區(qū)學生同等的教育資源。”尚曉紅說。
2 時空對接
學生課后可找“云老師”
資源云平臺其實是襄陽市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是“教育云”的一部分。該平臺由教師空間、學生空間、家長空間組成。大慶路小學副校長伍雄偉每天上班后,會登錄資源云平臺。“你看,我有三個身份:教師、家長、管理員,不同身份可以進入不同的頁面。”伍雄偉指著電腦讓記者看。
“以教師的身份進入資源云平臺,可進行網絡辦公、網上教研、在線答疑、在線評分等教學活動。老師通過資源云平臺發(fā)起集體備課,可以上傳自己的課件,也可看到其他老師的課件、‘賽課’視頻、錄播課等,實現教育資源共享。同時,老師還可給學生上‘微課’,比如,課堂上現場教學生折疊千紙鶴,由于角度的問題,學生可能看不全,如果用手機或DV拍成視頻,通過電子白板播放,學生就可360度無死角地觀看。還有,像三年級科學課會講到怎么使用酒精燈,如果在教室里操作,可能帶來危險,通過電子白板演示,學生們一看就知道怎么點酒精燈、怎么蓋蓋子。”伍雄偉說,教學與新技術融合帶來的便利,可以解決、突破教學中的難點。
學生也切實感受到了資源云平臺帶來的好處。樊城大慶路小學六(1)班學生李兆琨、李宣燃告訴記者,他們經常通過資源云平臺預習課文。六(1)班剛學過《老人與海鷗》,遇到不懂的詞語,一些學生也可以在資源云平臺中找到解釋。做完作業(yè)后,孩子們還可以在資源云平臺中做題,做完即可自動打分,每道題都有答案和解題過程,以方便學生檢測學習效果。
家長們則可以通過資源云平臺查看孩子作業(yè)的完成情況,以及老師對孩子的評價等。“非常方便,孩子像吃營養(yǎng)餐一樣,稍稍補充一點而不過度,挺好。”伍雄偉說。
3 海量互動
精準教育惠及蕓蕓眾生
市電教館副館長邱太強介紹,截至目前,“教育云”工程中,校校通(即學校接入互聯(lián)網)、班班通 (即教室配備電子白板)的覆蓋率已達97%,超過國家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已建成專遞課堂和錄播教室(也稱名師直播課堂)200多個,用于優(yōu)質中心校幫扶薄弱學校、教學點,幫助其開好、開齊課程;資源云平臺涵蓋了襄陽現行所有教材版本,共計34個學科184個版本,400多萬條優(yōu)質資源,近5T教案、課件、素材和習題等備課資源,2600多種教育學習期刊,基本滿足了教師教學需要。
談到“教育云”帶來的好處,市39中骨干教師朱穎穎深有體會,“以前送教下鄉(xiāng),只能上準備好的課,實施教育信息化工程后,可以隨時隨地上‘送教學校’所需要的任何一節(jié)課”。
??悼h歇馬鎮(zhèn)莫家埡教學點,只有喬永斌老師一人,原來除了語文、數學,其他學科無法開設,有了“教育云”平臺,音樂、美術、英語等小學科也都開設起來。同時,喬永斌因身體殘疾帶來的不便問題也得以解決。“以前,一些教學工作僅憑一只手操作起來很艱難,自從有了這些信息化設備,這些工作只需要輕輕拖動鼠標,點點鍵就可以完成。比如,原來畫個三角形得費半天勁,現在用鼠標一拖就出來了。”
市電教館館長散國偉稱,建設“教育云”,有助于搭建全方位的溝通管理網絡,建立家?;ヂ?lián)教學模式、打造可隨時隨地學習的現代化教學環(huán)境;有助于打造數字化教學資源管理公共平臺,建立師生信息管理檔案和資料庫,實現在線課堂和視頻資源庫,促進教育公平,實現教育資源共享。“教育信息化的終極目標是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將當前粗放式的經驗教育變革為大數據支撐下的精準教育,以此促進教育公平,為國家培養(yǎng)個性化、創(chuàng)新型人才。”邱太強說。
評論comment